1名30歲的女性業務員,老是有臉頰、耳朵周遭紅腫、發癢的問題,一直以為是食物過敏所引起不以為意,直到皮膚起水泡,嚴重影響外觀,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斷後,才發現是工作長時間接聽手機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所致。皮膚科醫師表示,手機上其實含有誘發皮膚炎發生的3大風險來源,所以,必需揪出正確的過敏原,才能遠離對皮膚的危害。
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,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盛行,現代人越來越離不開手機,使用、接觸的時間也大幅提升。因此,像上述案例一樣發現對手機、手機配件物質產生接觸性過敏反應的患者,在近幾年的臨床門診上並不少見。只是多數患者易將臉頰、耳朵周遭出現發癢、乾燥紅腫等問題,歸咎於飲食、美妝保養品使用不當,而忽視手機對臉部、耳朵周遭肌膚帶來的潛在危害。
究竟手機、手機相關配件上的哪些物質易誘發人體出現過敏反應,導致接觸性皮膚炎呢?皮膚科趙昭明醫師強調,造成民眾出現過敏反應的原因很多,依據患者體質的差異,也會有所不同。但若單純以手機這項物品來看,大致上脫離不了手機本身機殼的金屬;附著於上的髒污、塵螨;PV材質螢幕保護膜等3大因素。
原因 1/手機金屬外殼鎳、銅合金 恐誘發接觸性過敏
趙昭明醫師指出,容易對鎳、銅類合金產生過敏反應的人相當多,但多數對於金屬過敏,大多仍停留在只有長時間接觸、在人體身上的項鍊、耳環等首飾,才可能誘發過敏症狀的發生的錯誤迷思中,甚至認為不配戴任何首飾就能徹底遠離鎳、銅合金的威脅。事實上,在許多智慧型手機的外殼材料中,就摻雜了鎳、銅合金。若患者沒有加以留意,在長期頻繁使用、接觸的情況下,就可能導致紅腫、發癢、脫皮等過敏反應發生。
原因2/螢幕保護膜加強防護?塑化劑接觸易過敏
另外,許多人為維持手機螢幕清潔,選擇在螢幕畫面貼上一層螢幕保護膜,也可能成為引起過敏反應的潛藏危機。為什麼能在手機與皮膚間形成一層防護作用,隔絕直接接觸螢幕保護膜,反倒會造成人體過敏呢?
趙昭明醫師進一步說明,這是因為屬於PV材質的螢幕保護膜上的塑化劑殘留所致。長期暴露、接觸含有塑化劑的物質,不僅會增加罹癌的風險,更直接會導致、加重過敏性皮膚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發生,不可不防。
原因3/手機滑不停?塵螨、髒汙附著難去除
除了上述提到的金屬、塑化劑殘留等物質,可會導致接觸性皮膚炎的發生外,在人體頻繁使用的情況下,也會使手指上的皮屑、油垢附著於手機上,再加上現代人習慣在手機外套上一層手機保護殼、皮套的習慣,相當容易使灰塵、塵蟎等物質累積在手機上。
若民眾沒有定時清理、保持清潔,長時間接觸下來,容易造成細菌的孳生,不僅衛生問題堪慮,在不斷接觸附著於手機的灰塵、塵蟎等物質的情況下,也會造成皮膚的敏感、刺激,引起過敏症狀出現,讓細嫩的皮膚變成小花臉。
慎防手機過敏 3要訣報你知
雖然手機可能帶來上述的潛在風險,但手機已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,若要為此戒除手機似乎又太過偏激,究竟該如何防範上述問題發生呢?趙昭明醫師表示,想要預防手機帶來的接觸性皮膚炎發生並不難,只要掌握以下3原則就足夠:
原則1/定期清潔:
為減少肌膚因存在與手機上的灰塵、塵螨產生過敏反應,及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,民眾應養成清潔手機的習慣。除了保持螢幕畫面的清潔外,更該將手機皮套、手機外殼等配件定期拔除整理,才能有效預防接觸性皮膚炎的發生。另外,趙昭明醫師建議本身體質較敏感的民眾,可以每周1次,以拭鏡布沾些許酒精擦拭手機,做全面性的消毒,更能減少上述過敏原的存在。
原則2/減少接觸:
接觸性皮膚炎多是患者與過敏原長時間接觸所致。因此,除了有過敏體質的人挑選手機時,盡可能避免購買有金屬外殼的產品,避免鎳、銅合金的影響外,建議使用、接觸手機(通話)的時間不宜過長,減少接觸才能避免過敏症狀的發生。
原則3/勤洗手臉:
除了透過定期清潔、減少接觸的方式來降低接觸性皮膚炎發生的機率外,在使用手機後,也可以選擇以清水簡單擦洗臉頰、耳朵周遭肌膚,並勤洗手都是避免接觸過敏原的一種方式。若民眾真出現紅腫、發癢、脫屑等過敏反應,這樣(冷水)的沖洗的方式,也有助於達到降溫、舒緩症狀的作用。
【醫師小叮嚀】:
最後,趙昭明醫師提醒民眾,由於每一位患者對於接觸性引起的皮膚炎反應速度不同,有些人只要稍加接觸,10-20分鐘左右就會出現明顯的第一型立即性過敏症狀。但有極少數患者卻可能會在接觸到過敏原幾小時,甚至幾天、一周後才出現第四型延遲性過敏反應。
這樣的現象也造成許多患者在症狀發生後,無法明確找出引起過敏反應的過敏原。因此,民眾若持續出現紅腫、起水泡、發癢、脫屑等過敏問題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卻找不出確切的病因、過敏原,則建議可以尋求皮膚科醫師使用貼布測來檢測,協助找出過敏原,以達到預防、避免接觸的作用。華人健康網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