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場上面膜很多種,各有宣稱不同的效果,但選擇適合自己的面膜,才能避免皮膚受到傷害,購買前先閱讀外包裝標示,判別成分、製造商、製造日期等資訊,再來可測試面膜中是否讓自己過敏,敷面膜的時間不宜超過十五分鐘,有不良反應一定要馬上就醫。
食藥局醫粧組助理檢查員方韻淑表示,市售的面膜大致可分為貼片式、敷面霜、或剝離式等,不同面膜有不同的成分,篩選面膜首先就是確認面膜外包裝成分,確認有沒有讓自己過敏的成分,再來是生產日期與保存期限,最重要必須要有廠商地址與電話,當發生問題時,才能找到負責的單位。
方韻淑接著說,面膜買回家後,可先剪一個十元大小的測試片,貼在手臂內側或耳後四十八小時,觀察自己是否出現紅疹或其他不良反應,若有不適就必須立即停用面膜,當臉上有傷口時,最好痊癒後再敷,受傷皮膚可能因為刺激惡化,敷面膜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五分鐘,若出現不當反應必須立即就醫。
http://tw.page.mall.yahoo.com/item/p093328369869
方韻淑強調,敷面膜最好一周一至兩次,每次最好間隔三天以上,有些民眾會自製面膜,但使用成分必須符合化粧品製造工廠標準的產品,確保衛生條件與品質安全,但食藥局原則上不鼓勵民眾自行調製化粧。
【記者陳敬哲/台北報導】過度敷面膜,恐傷害皮膚角質。愛美的女性常常會把面膜當作保養聖品,聽信許多錯誤訊息,例如時間敷越長或使用次數越多就越有效,但面膜可能傷害臉部角質層,讓保護力能力降低,紫外線或微生物破壞臉部肌膚機會增加,造成反效果,適量敷面膜才能達到臉部亮麗的效果。
http://tw.page.mall.yahoo.com/item/p093319056117
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,許多女性相信面膜天天敷,使用時間越久,面膜的效力就越好,但僅僅只是迷思,面膜密閉高劑量接觸臉部皮膚,能夠增加皮膚的吸收能力,但有些面膜成分可能包含類固醇,臉部大量吸收類固醇,會造成皮膚過薄或起紅疹,反而受傷的反效果。
蔡呈芳接著說,另外一項迷思謠傳,洗澡或經期時皮膚吸收能力較好,基本上這講法沒錯,洗澡時因為體溫較高,毛孔會因此擴大,皮膚的吸收能力也較好,但血液循環加快,讓保養成分容易到身體其他地方,假若面膜裡有防腐劑,也可能因此進入體內,造成不良的影響。
生理期因為黃體素分泌,讓皮膚的吸收能力變好,但這時身體容易產生發炎反應,雖然保養成分能夠快速進入臉部,但成分中有一項物質引起過敏,就可能發生嚴重發炎反應,讓臉部出現不良症狀。
台灣新生報
留言列表